广州姑娘因为《盗墓笔记》 每年起码来杭州旅游两次

发布时间:2019-12-27 12:05 | 来源: 网络整理 | 作者: 采集侠 |

  19岁姑娘程旭,两年前就开始计划成年后第一次独自远行,要在8月17日来杭州。

  从青岛北到杭州东,程旭坐了7个多小时的动车,出门前还不忘在自己手臂上贴了张纹身贴“壮壮胆”。一下火车程旭就迫不及待地去打卡每一个“圣地”——小三爷吴邪开古董店的西泠印社、请张起灵吃饭的楼外楼、南派三叔在运河边的“南派三书”……更重要的是,来杭州过节,寻找同类。

  程旭是万千“稻米”之一,谐音盗迷,是《盗墓笔记》的书粉,8月17日是稻米自发的节日——2015年8月17日是《盗墓笔记》中十年之约,张起灵从长白山归来,粉丝们便定这一天为“稻米节”,连续五年,在长白山、杭州两地组织线下聚会。杭州对稻米来说是“家”,是故事的起源地,来杭州过“稻米节”对他们来说是“回家过年”。

 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几天上万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涌入杭州,挤爆了商场、景区、黄龙体育馆。

  全国各地上万年轻人 这几天赶来杭州“过年”

  湉湉是广州人,她在稻米圈里一举成名,因为她和另外几个稻米做了《盗墓笔记》的原著研究,梳理了南派三叔整个“盗墓”世界的脉络和埋下的坑。从2015年开始,杭州成了湉湉每年起码两次的旅行地,“走一走吴邪走过的路。”

  湉湉告诉我,即使西湖边游人如织,稻米仍能一眼识别同类。“很多人会头戴小黄鸡发饰,因为在书里胖子给小哥送了一条小黄鸡的内裤;男生可能会穿蓝色连帽衫;更明显的就是各类《盗墓笔记》的文化衫、徽章之类。”

  确认过眼神,稻米会上前拍肩互道“过年好”,再递上自制的“拍肩礼”。“在西湖边随便逛一会儿,就收到了十几份拍肩礼,有透卡、徽章、明信片、铜制钥匙、小黄鸡的头饰。”这是稻米之间独有的打招呼方式。

  《盗墓笔记》从2006年就开始连载,以至于稻米的年龄层分布很广,从80后到00后,活跃在圈内的以95后、00后为主。稻米自称是“养老圈”——新潮网文层出不穷,我们却是最老的那一个。

  稻米们都会说到一个重要的年份,2015年。

  在小说中,2005年8月17日,“小哥”张起灵进入青铜门前,对吴邪说:“十年之后,如果你还记得我,你可以带着这个东西(鬼玺),打开那道青铜门。”十年后的2015年8月17日,数万名书迷前往书中青铜门所在的长白山,“迎接”小哥归来。这一场自发的书迷聚会,挤爆了长白山,南派三叔屡次提醒书迷们注意安全,还联合长白山管委会在当地报纸上发出安全警示。

  那一年,湉湉也去了长白山。从广州飞到吉林,再乘车前往长白山附近的二道河镇。“当地的旅社不多,基本都被稻米包下了。”湉湉清晰记得那天凌晨,南派三叔在微博上更新了“十年之约”的结局,紧接着听到整个旅馆都在尖叫,有人跑到街上开始唱同人歌(书迷为《盗墓笔记》所写的歌曲)了。

  原本稻米和其他书迷一样,散落在全国各地,靠网络编织着一个虚幻的组织。在2015年之后,稻米们8月17日的线下聚会成了他们一年一度的“过年”,杭州成了稻米节的主要阵地,“杭州是书中另一个重要的城市,何况三叔就在这里,交通旅游也更方便。去年开始,三叔官方开始在杭州组织稻米节,让散落在各处的书迷有了归属感。”

  即使已经来了杭州很多次,湉湉依然很激动。“《盗墓笔记》电影上映、《盗墓笔记》话剧首演、《盗墓笔记》同人画展,有时纯粹是有点想念‘铁三角’了……除了一年一度的稻米节,每年都有很多再来杭州的理由。”

  “圣地巡礼”是次元破壁机 杭州会有 下一个贝克街221号吗

  “嗑纸片人跟追星不一样,能花钱的地方真的不多,买点书、充会员看剧,‘圣地巡礼’应该是最疯狂也是最大的一笔花费了。”为了《盗墓笔记》,湉湉去过长白山和杭州,更疯狂的稻米还去过书中的西沙、墨脱。

  “圣地巡礼”是ACGN文化圈(Animation动画、Comic漫画、Game游戏、Novel小说)中一种常见的词汇,指的就是爱好者通过旅游的形式,造访自己喜爱作品的故事背景所发生的区域和地点。这些动画取景地往往被爱好者称之为“圣地”,而“巡礼”则是爱好者按照这些取景地的地理位置规划出来的旅行线路。

  这次具体来了多少稻米,没人说得清,打卡手册发了超过1.5万本;音乐会6800余席;同一时间,数百人在in77的天台上看直播、在运河广场大合唱;设有盗墓笔记主题馆的In77 D区在8月17日一天的客流破了5.5万;在国大城市广场的画展、武林门地铁站的“吴山居”创意空间、在方回春堂自制香囊体验……目及之处全都是人人人。

友情链接